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不是按武功战绩排名的,因为第二十四位的秦琼武功最高,排名第二十三的李勣,也只有排名第八的李靖能与之比肩,而排名前五的长孙无忌、李孝恭、杜如晦、魏征、房玄龄,也就是李孝恭还有点拿得出手的战绩。
在玄武门之变前,被李渊册封为开国公的屈指可数,受封上柱国的也就是秦琼、李勣等寥寥数人——隋唐时期的上柱国必须“策勋十二转”,也就是有足够的战功才可以受封,在唐高祖武德年间,既不是“县男(九级封爵最低一级,从五品,食邑三百户)”,也不是“武骑尉(十二等勋位最低一等,策勋一转可封,比从七品),这就说明他的“战功”并没有得到李渊的认可,或者上报的功劳簿上根本就没有他的名字。

据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和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尉迟敬德是曾经用马槊把单雄信挑落马下并救了李世民性命的,但这三部史料有太多互相矛盾之处,连李世民“遇险”的时间地点都不一样,甚至同一本史书,也是先说救李世民的是李勣(徐世勣),又说救李世民的是尉迟敬德,以至于有人怀疑单雄信差点杀掉李世民不是一次而是两次,所以单雄信跟随王世充投降后,并没有得到宽恕。
武德年间的“白身(没有受封朝廷正式官爵,他是秦王府左二副护军,当年李渊特许秦王世民和齐王元吉两府拥有‘左右六护军’,尉迟敬德是十二个副护军之一,也就是秦王府保安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)”尉迟敬德,居然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七,显然是为了“酬谢”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“战功”:“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,横被所繣,坠不能兴。元吉遽来夺弓,垂欲相扼,敬德跃马叱之,于是步走,欲归武德殿,敬德奔逐射杀之。”
李世民落马爬不起来,差点被李元吉用弓弦勒死,也不知道是“天策上将”的武功退步,还是李元吉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武艺高强。但不管怎么说,尉迟敬德又救了李世民一命,而秦琼和却不知道干什么去了,根本就没有出现在“宣武门十战将”名单中。

两唐书和资治通鉴详细开列了那十位“战将”的名单,此名单不按姓氏笔画而按功劳大小:长孙无忌、尉迟敬德、侯君集、张公谨、刘师立、公孙武达、独孤彦云、杜君绰、郑仁泰、李孟尝。
“十战将”也好,“十杀手”也罢,这十人中勋位爵位最高的,也不及秦琼和程咬金——秦程二人在武德四年,就已经分别受封翼国公和宿国公。
凌烟阁功臣排名,既不是按武功战绩,也不完全按亲疏远近,比如魏征在玄武门之变前,对李世民来说应该是“无功有过”,不但在夺嫡之争中站在太子建成一边,更早一些时候,被窦建德俘虏后当“大夏起居舍人(窦建德的秘书)”期间,还曾建议窦建德趁着李世民外出征战之机,奇兵突袭李渊兵力空虚的长安。
李世民给凌烟阁功臣排名的标准是什么,估计连隋唐史专家也说不清楚,所以咱们只好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:秦琼是隋唐正史中的第一单挑悍将,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武功最高的,这一点毫无争议,那么武功第二和第三的,是不是尉迟敬德和程咬金?

秦琼之子墓志铭显示,尉迟敬德不是主动投降而是被秦琼活捉后投降的——我们有理由相信《唐故常州义兴县令上柱国秦府君墓志铭》比两唐书和《资治通鉴》更可靠,因为朝议郎宋温璩为秦怀道写墓志铭,是一定要经礼部审核的,而且尉迟家族的人也是看得到的,小宋敢说假话,尉迟宝琳是不答应的——尉迟宝琳的女儿嫁给了秦琼的儿子(不是秦怀道,所以尉迟姑娘生的秦利见不是秦琼的嫡长孙,没资格继承秦琼的爵位和勋位),两家是不折不扣的姻亲,秦怀道下葬,尉迟家不可能不去人。
尉迟敬德自然不及秦琼武艺高强,所以李世民看见敌军“骁将锐卒,炫耀人马,出入来去者”,总是派秦琼去取其首级,而尉迟敬德基本守在李世民身边当保镖,这也是他连一转策勋都捞不着的主要原因。
尉迟敬德善用马槊,这是有史料记载的,程咬金善用马槊,也是有史料记载的,而且远比尉迟敬德更勇悍:“程知节,本名咬金,济州东阿人也。少骁勇,善用马槊……世充来袭雄信营,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。行俨先驰赴敌,为流矢所中,坠于地。知节救之,杀数人,世充军披靡,乃抱行俨重骑而还。为世充骑所逐,刺槊洞过,知节回身捩折其槊,兼斩获追者,于是与行俨俱免。”

裴行俨就是隋唐小说中裴元庆的历史原型,素有“万人敌”之称,但是北邙山偃师城北之战结果表明,程咬金的勇猛,尚在裴行俨之上。
与程咬金、秦琼、尉迟敬德同为“纯武将”的凌烟阁功臣,还有段志玄、张公瑾、侯君集、刘弘基等人的武功也相当高强,尤其是刘弘基,还曾阵斩过宋老生、击败过尉迟敬德的老上级宋金刚:“老生率众阵于城外,弘基从太宗击之,老生败走,弃马投堑,弘基下斩其首……金刚遁,弘基率骑邀之,至于介休,与太宗会,追击大破之。”
刘弘基追着宋金刚打的时候,尉迟敬德就在宋金刚军中,那一战的结果,是宋金刚一路败逃到突厥,尉迟敬德与寻相逃进了介休城——如果尉迟敬德比盗马贼出身的刘弘基武功高强,为何不持槊反杀?

刘弘基和段志玄一样,都是在李世民起兵时就追随左右,屈突通就是被段志玄生擒的:“义兵起,志玄募得千余人,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。从刘文静拒屈突通于潼关,文静为通将桑显和所袭,军营已溃,志玄率二十骑赴击,杀数十人而还。为流矢中足,虑众心动,忍而不言,更入贼阵者再三。显和军乱,大军因此复振,击,大破之。及屈突通之遁,志玄与诸将追而擒之。”
李渊特批世民和元吉设立府兵左右六护军的时候,段志玄的级别就比尉迟敬德高:尉迟敬德是左二副护军,而段志玄是右二护军——当时的建制,是每一个正四品下护军手下有两个从四品下的副护军。
在玄武门之变前,真正有爵位的是侯君集,他当时是秦王府左虞侯、车骑将军(王府车骑将军与朝廷车骑将军是两回事)全椒县子(九等级爵位的第八级,正五品),后来也比尉迟敬德的地位高。
至于在玄武门战将名单上排名第四的张公谨,那也是个大力士,在那一战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:“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。及斩建成、元吉,其党来攻玄武门,兵锋甚盛。公谨有勇力,独闭门以拒之。”

要是仅以爵位和勋位来衡量,那么大唐开国之初,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武功数一数二的自然就是秦琼和程咬金,秦琼比程咬金多一个上柱国勋位,要是以在李世民秦王府的职务来衡量,段志玄也应该在尉迟敬德之上。
“武功”有多种含义,可以是军事方面的功绩,也可以是武力和功夫。如果以广义的“武功”为标准,那么在武德年间,尉迟敬德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纯武将的排名,可能还真进不去前三名,倒是程咬金有资格竞争第二,但最后的结论,还得由读者诸君来下:在您看来,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,武功战绩排名前三的,应不应该有尉迟敬德和程咬金?如果李靖和李勣也参评,秦琼还能保住第一的位置吗?